曾经坑洼不平的停车位成了“阳光车场”,“崴脚路”变成平坦通途,泥泞的充电棚实现地面硬化。这一变化让家住北辰区普东街道淮祥园社区的居民刘大爷笑开了花:“多亏了街道和社区的干部们,帮我们解决了三块‘心病’,让我们的社区旧貌换新颜。”
刘大爷说的三块“心病”,就是淮祥园社区存在多年的出行难、停车忧、充电愁,问题拖了好些年,一直没解决。转机出现在居民们给《天津日报》微信公众号留言反映问题之后,淮祥园社区下决心要解决这些问题。近日, 在淮祥园社区,一场以“民生需求”为笔、“党建引领”为墨的社区焕新行动,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。社区党委精准聚焦居民“急难愁盼”,将痛点串联,以“破茧车位”“焕新坦途”“干爽车棚”三大民心工程为支点,用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改变,勾勒出社区幸福生活的新画卷。
展开剩余79%“破茧车位”终结“避坑游戏”
停车难题,曾是淮祥园社区居民的第一块“心病”。自2019年起,社区160个破损车位地面高低不平,夜间停车如同“避坑游戏”,刮擦事故时有发生,让居民忧心忡忡。
“去年冬天路面结冰,车位坑洼积水,我倒车时车轮打滑,车尾直接撞上石墩,修车花了几千元,大冷天在外折腾,真是遭罪。”刘大爷回忆道。
民有所呼,党有所应。近日,社区党委牵头成立“党员攻坚队”,联合物业、业委会开展“地毯式”排查,精准绘制改造“作战图”。社区党委书记刘振玉介绍说:“改造前,我们通过5次居民议事会、线上意见征集群,收集了30多条建议,连车位坡度、砖面防滑性等细节都纳入了方案,并创新采用‘样板引路’模式,先改造一处供居民体验提意见,根据反馈优化施工工艺。”
施工过程中,党员监督小组全程跟进,每日记录进度,协调临时停车难题,从破损路面铲除到面包砖铺设,20天的攻坚,曾经的“坑洼地”摇身变为整齐划一、安全稳固的“阳光车场”。改造后日均停车量提升30%。“现在带孩子出门不怕绊倒,晚上回家停车,路面亮堂又平整,安全感十足,小区整体颜值都提升了,住得真舒心。”居民王女士的喜悦溢于言表。
“焕新坦途”告别多年“崴脚路”
停车位难题解决了,社区党委马不停蹄,将目光投向居民诟病已久的社区主干道。昔日这条补丁密布、坑洼不平的“崴脚路”,让老人踮脚绕行,孩童易被绊倒,雨天积水更成了“隐形陷阱”。
近日,一场现实版的“道路变形记”在淮祥园上演。社区党委创新推行“点单式”改造:居民“点单”吐槽出行痛点,党委“派单”统筹资源,街道职能部门多次现场指导,物业联动组建“路面修复专班”,社区工作者化身“质量监督员”,严格对标施工标准进行监督。今年7月下旬,总面积为3046平方米的主干道路改造施工完毕,“崴脚路”彻底成为历史,一条平坦安全的“安心大道”贯通社区。
“干爽车棚”破解雨季充电难题
雨季电动自行车充电的窘境,同样牵动着社区党委的心。截至今年6月,社区内尚有12个充电存车棚存在地面未硬化或未加装防雨顶棚问题,每逢下雨便泥泞不堪,居民推车充电常溅得满腿泥水,存在滑倒摔跤的安全隐患。近日,社区主动联系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厂家,为存车棚统一加装了坚固美观、实用大方的顶棚。
同时,社区党委将存车棚地面硬化列为“书记项目”。通过“居民议事会”平台,广泛征集居民意见,优化设计方案,最终采用透水面包砖工艺对地面进行全面硬化改造。“现在下雨天停电动自行车,再也不怕打滑摔跤,既干净又安心。”居民王阿姨的感受道出了大家的心声。
“三大工程”串起幸福链条
从“破茧车位”解锁安心停车,到“焕新坦途”保障畅行无忧,再到“干爽车棚”提供便捷充电,淮祥园社区的三大民心工程环环相扣,精准击破民生痛点,每一块平整的砖石、每一条畅通的道路、每一处干爽的车棚,都成为了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注脚。
刘振玉表示,社区党委将以居民“表情包”为工作“风向标”,持续擦亮“居民议事会”品牌,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效于民,推出更多暖心工程与贴心服务,将一张张“问题清单”转化为实实在在的“幸福账单”,努力将社区建设成为更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,让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(记者 何欣)
发布于:北京市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